学海觅芳踪
文/陈登文
中国绘画自六朝始形成较完善的画论体系,南朝谢赫“六法论”强调“笔法”在绘画中的作用,却没有涉及“墨法”,直至中唐水墨画出现之后,才有画家注意到画面中的“墨法”。至此往后,历代画家习研两者,阙其一而不能入画品也。作为学习中国画的后人刘应军,在研习中国传统绘画的态度上并非墨守成规,而是借古开今,笔墨能随当代。
刘应军从渝至邕,有幸拜在著名花鸟画家余永健先生的门下。先生德艺双馨,治学严谨;不但能授之以鱼,更能授之以渔。近三年来,应军在先生的引导和熏铸下,画艺大增。当然,除了导师的教导之外,也和他自己的勤奋和参悟分不开的。正如孔夫子所云: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,思考是应军的必修课——思考着传统与现代的关系,思考着笔墨如何与时俱进,思考着自我如何协调“立”与“破”之间的关系……
如今的学生因网络功能的强大而使他(她)们没有或者少有阅读的习惯,从而使之丧失了“读”和“写”的能力。而应军定然不在此例,他涉猎广泛,不但每天读画册,而且经常温习历代画论、中外美学、文艺理论,达到“功夫更在诗外”的要求。
从应军的近期作品中,我们或许能看到历代某些画家的影子,或是笔法或是墨法抑或是章法。但是如果仔细看,却又不全是,而是他自己的风格——这并不是说他现在就形成了自己的风格,而是他的消化能力以及博采众长的态度。诚然,应军的艺术之路才起程,画面中存在着不足。令人欣喜的是他正向良好的方向发展,是艺苑一棵新芽,虽然幼小却茁壮。如鲁迅先生所说:“惟其幼小,所以希望就正在这一面……”
2010年11月16日深夜于未名阁